浪潮助力都江堰焕发智慧生机

(全球TMT2021年8月9日讯)随着灌溉面积的增加和灌区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,“水网不清晰”“监测覆盖少”“应用支撑弱”“智能水平低”等问题一度制约着都江堰水利的发展,如何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,实现灌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时摆在都江堰面前新的历史“课题”。
面对区域经济发展对这座“千秋古堰”提出的新要求,四川省水利厅着手构建都江堰水利发展的整体战略框架,并从2019年开始与浪潮展开全面合作,围绕都江堰灌区实施水利信息化改造,以实现从“治水”到“智水”的跨越。
统一平台建设 构建基础底座
要实现灌区的智慧化,首要的是夯实基础底座、构建智慧大脑。面对都江堰灌区存在的数据孤立、数据利用程度低以及海量数据难以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问题,浪潮根据四川省水利厅智慧水利建设的整体部署和要求,搭建“水利根平台”,以满足灌区信息化的建设需要,同时在此基础之上,推动全省智慧水利统筹谋划及基础底座建设。
“水利根平台”主要包括数据平台和应用中台两个子平台,提供统一平台、集成环境,统一上云、降本增效,统一数据、共建共享的服务,一方面打破数据孤岛,实现数据的汇集分析,另一方面也为智慧化应用的开发提供统一的平台支撑。根平台通过采用异构大数据处理技术及AI人工智能在线分析技术,汇聚整合灌区全域数据,并按照“一数一源”的原则,对数据进行重新组织,建立全面、多层次数据体系,实现海量的大数据存储、管理与服务,及各部门数据联动、共享、融合和创新应用。
打造透彻感知体系 实现全面互联
对于大型水利枢纽来说,全域感知的实现不仅服务于监测巡查管控、抗灾指挥、应急事故的处理,更加能够通过感知设备收集数据,通过态势分析支撑科学决策。
围绕都江堰感知体系的建设,浪潮为其构建了包含闸控建设、视频监控、感知平台建设等多种信息化手段的“物联感控体系”,采用物联网、5G、遥感成像、无人机、北斗等技术对灌区实行全时空、全天候、全数字化覆盖。同时,视频智能分析管理系统、多种AI算法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漂浮物、水位、河道采砂监管等水利场景监测,并通过AR感知预警技术进行呈现,以此逐步实现终端设备的无人值守,成功解决感知设备落后、技术应用不先进等问题,最终实现物联网终端的“统一接入、统一管理、设备控制、自动化运行分析”。
另外,在“水利根平台”和“物联感控体系”的支撑下,结合灌区日常事务的管理需求,浪潮通过信息化手段为都江堰灌区构建了水政执法、水文资料整编、水费计收管理、档案管理等业务系统,为灌区的日常事务处理提供高效便捷的管理手段,实现灌区事务的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。
作为四川省智慧水利重要组成部分和先行任务,都江堰灌区通过水利信息化建设正在向透彻感知、精准量测、配水调度、科学预测、泛在服务的智慧灌区迈进。同时,四川省水利厅也将以都江堰灌区水利信息化建设为契机,进一步推动全省智慧水利统筹谋划及基础底座建设,实现人水和谐共处的建设目标。
文章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