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承东称华为没有吃独食的传统否则不会被制裁;刘扬伟称鸿海目标是成为第一家不缺材料的电动汽车制造商

(全球TMT2022年6月3日讯)科技企业从去年开始纷纷跨界“造车”,如今一年时间过去,科技企业的造车进度如何呢?在燃油车被定下“死期”,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不断上涨的当下,科技大佬们对“造车”事业又发表了什么观点呢?本期“TMT大咖说”的主题就是“智能汽车”,我们来看看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、鸿海董事长刘扬伟、小米总裁王翔、特斯拉CEO马斯克的说法。

华为常务董事、终端BG CEO、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近日出席了2022粤港澳车展,他的一番言论引发热议。余承东表示,纯燃油车时代会迅速结束,现在还买燃油车,就像智能手机时代买功能机。他还表示:“在实现汽车智能化过程中,希望大家分工协作共同发展,没有想过一家吃独食。”“华为没有吃独食的传统,否则也不会被制裁,我们以前太相信全球化分工,没有进军半导体制造领域,然而现实被打脸了。世界上没有后悔药,所以我们在核心领域不能被卡脖子,要构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。”

此前,余承东还表示,他很有信心帮助与华为合作的车厂做到中国乃至世界第一。余承东称,手机和汽车有很多共性,都是消费品品牌,都注重体验、质量、品牌三要素。汽车行业正处于变革时代,过去底盘、发动机、波箱这核心三要素已经被电机、电控、电源管理和智能化取代,这正是华为的优势。

6月1日,由华为和赛力斯联手打造的AITO公布了旗下首款车型问界M5的销量。问界M5上月交付量首次突破5000台,而自从正式开启交付以来,累计已达11296台。

5月31日,鸿海科技举办年度股东大会,鸿海董事长刘扬伟在会上透露,10月18日,在即将举办的第三届鸿海科技日上,除了量产版的model C之外,还有两款新车将正式亮相。这意味着富士康的造车计划将进一步加速。

刘扬伟表示,鸿海的目标是成为第一家不缺材料的电动汽车制造商。他说,“如果一辆价值数万美元的汽车因为缺少一个50美分的小芯片而无法交付,这对我们的客户来说是非常痛苦的”。对此,公司立下三大目标,包含自有车用关键IC量产、自有车用小IC涵盖90%规格、车用小IC足量不缺料供应,并宣布将进一步加强芯片供应。同时,刘扬伟表示,公司总体目标是2025年全球市占率达到5%、电动车产业营收规模达到一兆元、出货量为每年50-75万台。 

小米总裁王翔在接受采访时也谈及小米造车。王翔表示,涉及造车工作已经有了1200多名员工,将在2024年交出第一张答卷。王翔说,对于小米来讲,做智能电动车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,因为小米要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。“我们要尽可能多地覆盖生活的全场景。” 

近日,小米公布了亮相汽车专利,分别是“车辆控制方法、装置、介质、芯片、电子设备及车辆”专利以及“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、车辆、可读存储介质”专利。

对于全自动驾驶,特斯拉CEO马斯克宣布了时间表:将在明年的这个时候(2023年5月)推出完全自动驾驶汽车,同时该车不需要人类驾驶员的监督。早在2015年12月,马斯克就曾预测将在两年内实现“完全自主”,但之后该时间规划已多次被重新调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