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米王翔认为今年芯片供应或会供大于求;光刻机巨头阿斯麦CEO却警告芯片扩张计划将受到关键设备短缺的限制

(全球TMT2022年3月25日讯)本期“TMT大咖说”的主题是“芯片供应”。全球芯片短缺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。近日,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(SEMI)在最新的季度《世界晶圆厂预测报告》中指出,2022年全球前端晶圆厂设备支出预计将比去年同期增长18%,达到107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。而在这高增长的背后是智能化浪潮及“缺芯潮”等因素的影响。全球芯片需求量陡增,相应的代工厂也将加大产能,促使设备支出的大幅增长。那么对于芯片供应科技大咖们有什么看法?这次我们来看看小米总裁王翔、英伟达CEO黄仁勋、英特尔CEO基辛格、美光CEO Sanjay Mehrotra、阿斯麦首席执行官彼得·温宁克的想法吧。

小米本周发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。在分析师问答会议上,小米总裁王翔表示,“关于芯片供应的问题,我认为今年的芯片供应将恢复正常状态,全年来看,甚至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,但是一季度的挑战仍然非常大。”他还补充道:“另外,一季度的疫情让物流业面临挑战,比如产品从工厂到港口和机场都受到影响,我们认为这是短期的问题,相信会得到解决。”

英伟达(NVIDIA)CEO黄仁勋在3月23日的GTC大会的媒体线上采访中表示,去年开始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出现产能供不应求情况,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策略去争取产能,对英伟达来说,重视的是芯片的运算效能,包括设计新的芯片会采用新制程,也在芯片中导入第四代NVLink连接技术,或采用台积电CoWoS先进封装技术等,目的是要做出能符合高效能运算(HPC)及解决客户问题的芯片,英伟达已经由芯片公司转向为计算公司。黄仁勋还称,芯片供应短缺问题是所有业者都面临的问题,但预期会逐渐获得改善,而例如新冠肺炎疫情等外在环境变数,也对生产链造成明显影响,英伟达会维持多晶圆代工的分散策略,除了与台积电有深度合作,也与三星晶圆代工合作生产晶片,未来不排除加入更多代工合作伙伴。

为了推动总额达520亿美元芯片制造补助的“芯片法案”尽快落实,美国参议院商务委员会举办听证会,英特尔CEO基辛格(Pat Gelsinger)、美光CEO Sanjay Mehrotra、泛林集团CEO Tim Archer等出席,呼吁国会快速通过这个支持芯片美国制造的法案。美国商务委员会主席玛丽亚·坎特韦尔指出:“在亚洲建造芯片厂的成本比美国低30-50%,主要是因为外国政府投资所致……我们不能再等了。”

英特尔CEO基辛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“在过去的五十年里,石油储量决定了地缘政治关系。而在数字化的未来,晶圆厂(Fab)被建在哪里会变得更重要。”他也表示:“从当前世局来看,像半导体这么重要的东西,我们过分仰赖世界上的少数地方供应。在1990年代,欧洲及美国生产了全球80%的半导体;如今欧美只剩下20%,美国更只占12%,亚洲则是占了接近80%。”

美光CEO Sanjay Mehrotra表示,“美国以‘芯片法案’、提供投资税负抵减,对于发展美国本土芯片制造业来说非常重要。”他此前认为,芯片行业要到明年才能看到改善。虽然芯片短缺的情况正在改善,但半导体芯片的全面补货将不会在2023年完成。

而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(ASML)首席执行官彼得·温宁克(Peter Wennink)却表示,芯片制造商们数十亿美元的扩张计划,将受到未来两年关键设备短缺的限制,这种短缺会导致供应链难以提高生产效率。温宁克发出警告,“明年和后年将出现短缺,今年我们将比去年出货更多的机器,明年的机器则会比今年还要多。但如果我们看看需求曲线的话,这种增长还不够。我们确实需要将产能提高50%以上。这一切都需要时间。”